书架
莽明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五十章:陋室铭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  一间小屋,颇为简陋,黝暗烛光中,一老一少相对而坐。

  “为何您会觉得,张氏在未来没有崛起的机会?”方景楠直入主题的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。

  “不能入仕,如何崛起?”张诚言的回答也是问题的核心根本。

  方景楠想了想道:“据我所知,张氏一族本也是由商贾发家,尔后才读书入仕以至壮大的。如今暂时无法入仕,便继续从商,积累资源,厚积薄发呀!”

  自古以来,山西便是商贸繁荣之地,传唱着‘花花真定府,锦绣太原城’的民谣。到了明朝更是随大势而崛起。

  张诚言点了点头道:“我蒲州张氏由商贾起家不假,但你可知,我们经营的是何种买卖?”

  “呃,听说是经营盐业?”

  方景楠早就发现,蒲州城里盐铺和铁匠铺子比一般的县城要多得多。

  张诚言道:“那你可知道食盐的开中法?”

  “这个……”

  好吧,方景楠隐隐约约好像在哪里听说过这个词,具体的他也不太清楚,但蒲州张氏是通过垄断食盐的专营而富甲天下,他是知道的。

  张诚言也不介意,缓缓解释着。

  自古以来,盐铁这等暴利的行业多是官营。而洪武之始,为防止残元入关侵扰,大明在边地多处设有重镇,驻扎几十万大军,征调百万民夫修筑加固长城,沿城筑堡。

  如此,便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。

  而粮食的运输,在路上的消耗极大,往往一车粮食,运输到九边时,只剩下了不到一成。

  于是朝廷里那帮智慧超群的读书人,便想了个办法。盐是所有人的必需之物,只要有盐,就一定能赚钱。

  开中盐法因此而生,‘召商输粮而与之盐’。

  其做法是,由商人按照命令运输粮食到九边重镇,以此换来朝廷颁发的食盐许可,也就是盐引。商人拿着盐引,到盐场领取食盐,回乡售卖。开中法后,盐引不能用银两购买,只能是通过运输军粮来交换。

  如此,以盐得粮,以粮养兵。朝廷不费太多力气,便解决了边地的粮食问题。

  而山西有着地缘优势,河东还有一个大盐场,商人熟悉食盐生产、运输、销售全过程,在贩盐生意中占尽先机。

  自此,山西商人购粮贩盐,横行天下。

  “原来是这样,”方景楠会心一笑,他以前一直奇怪,后金崛起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,与他们暴利的交易自然也就是这些年,可山西商人却是早就富了,原来是这么富的。

  张诚言继续道:“我们蒲州张氏,因为靠近河东盐场,又与‘宣大山’三省总督、后来的兵部尚书王崇古是姻亲,这才基本控制了边地的食盐生意。”

  “但如今,怎么操弄?”

  方景楠暗叹一声,明白他话里的意思。他们当年是靠官商接合,以垄断食盐贩售发财的,这才是核心根本。至于熟悉食盐的全过程以及经商有道什么的都是次要原因。

  “唔,有茶么?”

  方景楠没有回答他的问题,进来这么久,虽然没说几句话,可他却是有些渴了。

  在婢女的伺弄下,方景楠面前倒了一杯热茶,他端起茶杯,轻轻地吹开了水面的茶沫,稍稍地嗟了一口。

  方景楠吐了口气,“呼……南方的龙井……好喝!”

  指着杯中的茶,方景楠道:“这茶,南边运过来的吧?”

  张诚言静静地看着他,没有说话。

  方景楠又道:“谁运的?”

  “自然是商人!”方景楠自问自答了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