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千华之烟雨江南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经世致用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抚了抚谷雨的脑袋:“理学呢,是以儒家为典范的中国传统文化,汲取借鉴了佛教与道教的许多精髓后的新式儒家文化。(自唐代的韩愈提出道统以来,(佛教过度繁荣,使韩愈对中国自身文化传统产生了深刻的忧虑)至北宋,有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的北宋五子(二程、张载、朱熹、邵康节),他们经过对佛教的深入研究后,开始重新追溯先秦儒家的文本,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重新的建构。所谓理学,就是先秦儒学的重新建构。)如今,程朱理学仍是理学之主流。”谷雨又问道:“那究竟什么是‘理’呀?”征炆道:“‘理’就是‘道’。而‘道’,乃是宇宙之本源,是‘天道’。而天下万物各有各的‘理’,各有各自的‘道’。”谷雨不懂,只是皱眉:“慕伯伯,‘理’怎么又变‘道’了?‘道’又是什么?宇宙本源又是什么?”征炆摇头一笑:“这,恐怕没人能够回答得了。”林蓉对谷雨微微一笑:“你心之所悟,即是你的‘道’呀。”谷雨开始沉思起来,征炆拉起他:“随慕伯伯一起下山吧。”谷雨随即摇头,害怕道:“才不呢,爹爹知道了,会打我的。”他伤心道:“先生也骂我笨,他说;‘如此愚钝,万万是考不中状元的’。”

征炆问道:“谷雨,念书是为了什么?”谷雨道:“自然是为了‘入仕为官’,衣食无忧。”征炆摇摇头:“谷雨,修身致仕,不能只为了致仕而忘记了修身。读书,更是为了动明世理,洒脱自然,率性处世。”谷雨摸摸脑袋,心思不解着:“可是几位先生都说,念书就是为了考中状元,入朝当官。”

谷雨怕极了阮双峰,终究没有下山。别过谷雨,征炆扶着林蓉缓缓朝山下走去:“看来,世人都快忘了理学的抱负是‘兼济天下’。”他叹了一声气:“对那些研习圣人之学的广大士子来说,它只不过是通过科举考试以谋求功名利禄的工具,而非追求圣人之道之学问,当真是可悲。”林蓉亦痛惜:“孔夫子是说过‘学而优则仕’,是要人更好地做人和做事,将德行向圣人看齐。如今……”

征炆道:“比起程朱理学,如今儒生相聚一堂,更愿畅谈阳明心学。”林蓉问道:“心学?”征炆道:“笼统讲来,所谓心,就是本心,乃人之精神。”他解释道:“(阳明先生)先生讲天人合一,认为人心本善以通天道,人若能开显本心,才使自己回归至本心,才能使人道得到最高的实现。没有私心物欲,无善无恶至心如明镜,才能踏入圣人之境。而世人多被尘世蒙蔽,需要格物致知,知行合一,方能归原本心。”林蓉细思一阵:“我不明白什么知行合一,格物致知。只是,征炆,你认为人心真的本善吗?”

征炆思了片刻,想起经世官场之种种,不禁停下了脚步:“人心。”他缓缓道:“在我看来,人心本恶。就如政客贪权、商人重利、文人好名,这是人的天性与本能,让人彻底放下怎么可能,只能看淡而已。”征炆不禁一问:“林蓉,(司空图的《二十四诗品》之《冲淡》)《冲淡》可还记得?”林蓉点点头,会心道:“诗词平淡天成、无需鼓努而为,作诗如此,作书如此,作人‘莫不如此’。”她对征炆道:“可我觉得,人心本善。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,凡人皆有‘仁义礼智’之‘四端’。(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上》: 孟子曰:“乃若其情,则可以为善矣,乃所谓善也。若夫为不善,非才之罪也。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;羞恶之心,人皆有之;恭敬之心,人皆有之;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恻隐之心,仁也;羞恶之心,义也;恭敬之心,礼也;是非之心,智也。仁义礼智,非由外铄我也,我固有之也,弗思耳矣。)”

日落时分,晚霞流动。不知不觉,已至山脚。征炆遥望长空:“如今朝堂腐化,天下不公,民生疾苦。应多提倡一些经世致用之学问才对。尚德立身,止于至善;崇法为民,止于至公。”林蓉亦道:“无论程朱理学、阳明心学、还是佛学,只要是导人向善,便是好的。”

远处,只见珍儿跑来:“姑娘,慕公子……你们去哪儿了?”

别过阮双峰,送林蓉回悉尘院后,征炆才回慕府。他刚至慕府门口,便遇见了丰泰盐号的马福生,只见马福生笑盈盈道:“征炆贤侄,许久不见啊。”征炆道:“马伯伯,别来无恙。”一番寒暄后,马福生坐轿离去,征炆不禁摇头一叹:“看来,府上又多了几件‘珍品’。(马福此行,必是行贿)”

府院内,几个下人追着慕征焱,征焱嬉闹道:“飞喽!飞楼!”一丫鬟追赶着:“小少爷,小少爷!”征炆一把抱起征焱:“飞,要飞哪里去呀?”征焱欣喜道:“哥,我要飞到天上去。”他粘着征炆,一阵好闹。

“哥,今天雪姐姐来过了。”征焱开心道:“姐姐给我带了好多好吃的,还给哥带了两幅书画。”他轻声道:“雪姐姐没见到你,有点不高兴。”征炆面带愧疚:“若雪。”他朝书房走去:“走,看看她带来的画。”

征炆书房,明净敞亮,帘栊香霭。房内笔墨纸砚、丝竹古籍、文玩字画应有尽有。征炆将若雪送来的两幅字画轻轻挂起。

征焱指着其中一幅画,问道:“哥,这幅画,画的是什么呀?”征炆回道:“这是卫协的《上林苑图》,北宋摹本。”征焱喃喃道:“上林苑是哪里呀?”征炆道:“上林苑呀,是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。(秦灭六国,“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。诸庙及章台、上林皆在渭南”;十年后,“乃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,先作前殿阿房”……)”征焱又问:“哥,上林苑现在还在吗?”征炆道:“如今已是一片废墟。(“上乏国家之用,下夺农桑之业”——东方朔)”征焱望着画内的宫室宏伟,不禁有些失落。

征炆问道:“征焱,可随夫子习得《阿房宫赋》?”征焱点点头:“六王毕,四海一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