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李迎韦伯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2章 寒冬(1)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把“避难所”造好了以后,李迎顿然失去了方向,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打发时间。这空洞的感觉让他觉得惊慌,不安,因为他知道,自己一旦停下来,思绪就会开始长毛,把全身层绕的紧紧的,让他几乎不能呼吸。就在这时,李迎忽然又想起了烧陶的事情。这个烧陶还是以前他和沈佳宁去海南岛玩的时候学的。他们在当地的一个小村子里面住了几天,有幸亲眼目睹了黎族大妈用最原始的方法制陶的全过程。这个原始制陶的工艺流程并没不难,只是过程比较繁琐且费时。首先,要挖来黏土,仔细过滤掉如沙石头一类的杂质,并摊开放在阳光下晒干;随后将晒干后的黏土舂碎并筛成泥粉;之后用水把细泥粉调匀拌成泥团。跟着用手做把陶泥捏成各种各样的陶坯。陶坯完全晾晒干后就放在一层层叠起来的柴火上烧。大妈告诉他们,烧陶成功秘诀就在于一点:心平气和。这样的活的确非常适合他目前的状态。也好,烧陶可以让他专心致志地去忙,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思绪这东西不至于乱发芽,胡作非为。

有了新目标之后,李迎又开始亢奋了起来。之前第一批陶碗的烧制成功,给了他极大的鼓舞,同时也激发了他的热情,决定把这个土法烧陶工艺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。打定主意以后,李迎开始动手画起来图纸,设计了一个烧陶用的窑,接着他从小溪河床里面捞出黏土,用木板做的模子,印出一块块泥砖。等到这些泥砖晒干烧硬以后,李迎就用它们按照草图,砌了一个简易的砖窑。这窑虽说简易,但倒也不小,他甚至能弯着腰站到窑里面去。有了窑,比直接把陶坯放在柴火上烤要方便好用多了,而且成品更加美观,结实耐用。

砌好了砖窑以后,李迎开始不断地制陶烧陶。几个礼拜下来,做了一大堆的锅、煲,罐、盆、和几个大缸。他还烧了12个摆着各种不同姿势的的陶兔子,放在了窗台上。

李迎意犹未尽,又在屋子外面用木头搭了个棚架,上面铺上原本露营用的篷布并用绳子绑结实,又接着在棚架下面用砖砌了一个灶台。李迎把从皮卡减震弹簧上拆下来的钢板把这个灶膛的分成了三隔,中间那隔是用来烧柴火,上面那隔则用来放锅,下面那隔则是进风口。这就成了一个简易的厨房。

要不是带着寒意的秋风不经意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