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新顺1730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六零章 大灾将至和人口买卖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一箱箱的枪支从船上搬下来,已经熟悉了燧发枪使用的第一批候补军官们和第一批良家子士兵,每人负责200支,检查是否能打火、是否能安装刺刀。

  沉重的大炮和炮车也一并运了下来。

  每门炮看起来都很华丽,上面浮雕着花纹,后面炮尾的地方也根据不同的磅数熔铸出了不同的兽首。

  看得出这一次法国人也有示好的意思。

  只是这些大炮并不让刘钰很满意。

  12磅炮,3000斤,三米长;最小的四磅炮,也有1200斤。

  比大顺的大炮略强,单从重量上看似乎也强不到哪去,或许游隙值能小一些,打的更远更准。

  有道是买椟还珠,一并送来售卖的这些,炮不满意,炮架还是相当满意的。

  和自己预想的,就差了一个依靠螺丝旋转控制的微小高度调节器,这个可以自己加。

  主要是炮车的结构布局很合理,很多乱七八糟的推杆水桶之类的都能悬挂在上面。

  还有几辆四轮马车,也正是刘钰需求的。

  带有转向架的四轮马车……可能用在西南山区是真的没用,但要是去打准噶尔走北线草原,大为有用。

  他对现在就招募一些能工巧匠复刻这些东西毫无兴趣,既然有会的师傅,跟着学当然更省时间,为什么要去自己反向工程呢?

  况且他的计划是直接去各地营学,招收一些不能袭良家子身份、考入了营学内舍而又不能入上舍的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当学徒。

  只不过现在招聘的工匠还遥遥无期,这时候去招了学徒还得管吃管住又要花钱。反正营学一时关不了,自是不用着急。

  花费了两天的时间完成清点,这期间船上的人也没有下船,刘钰派人往船上送了些补给和饮用水。

  六千支燧发枪,质量还行,基本上都能用。刺刀也都配套齐全。

  12磅的野战炮5门,8磅野战炮14门,4磅野战炮25门,还有一些法国的骑兵剑之类的玩意儿。

  所有的这些货刘钰都没砍价,但验收合格的时候,支付了一部分黄金,按照1:12的兑换比,实际上还是少支付了一些。

  阿尔戈英雄号也要赶着去广东装货回印度,并没有做太久的停留,很快就离开了。

  临走之前,刘钰又下了一套订单,军火按照这个的一半数量再来一套,但是枪支必须要1728式的,如果明年也就是1731年的时候不能交货,可以推迟到1732年。

  对于自己提出的雇佣工匠的要求,刘钰并无半分的忐忑。

  只要法国不都是一群脑子有问题的人,但凡有几个脑子还能用的,就知道他的提议很诱人,多出来一个能够遏制英国、荷兰、俄国的盟友,何乐不为?

  杜普莱克斯也算是史上留名的人物了,不至于连这点东西都看不透。除非他自信到认为凭他一己之力就能独霸印度、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和荷兰舰队。这人虽然自信善谋,但并不狂妄。

  送走了法国人,之后的日子就是练兵、讲课,试炮,编写炮兵的角度参数表。

  台风天一过,刘钰又屯了一波粮食。

  让那两艘训练舰绕着朝鲜半岛,去了一趟海参崴。

  派了几个懂测绘会画图的,去测一下海参崴附近的能垦耕的土地,从海参崴到牡丹江、乌苏里江的路线,以及沿途能够屯垦的河谷区。

  同时沿途收购一波粮食,不需要购买仓廪,只要先付款寄存在各家各户中即可。

  选了一个心腹人,给自己曾经并肩战斗过的一些村社的府兵们写了一封亲笔信。没有走水路,而是过了渤海之后骑快马去了松花江,询问一件事。

  “如果我把人给你们运到那,给你们做十年长工,你们包吃包住,十年后给他十亩垦过的地和一年的粮食以及农具,你们可以为每个人出多少钱?”

  “我知道你们那里卖粮不易,粮价九州最低,这笔银钱可折为粮食。如有需求,可趁冬季封冰,沿牡丹江一线运送一批粮食囤积成栈,派人看守,每栈以够千人食用为宜。”

  “各村社联络,沿途可每隔三十里一栈,第一批可先送去千人。此非国事,乃你们的私事家事,请务必出力。届时结算,以运粮、出粮、看守各自折算。粮价就以一两一石为平价。”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