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青色路途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八章 年味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迎来了新年,过年在中国每个地方的过法不一样。在贵州这个地方过年可以说是一年一度中的头等大事。一年中再忙碌,到了腊月28左右手上的活都得放下。得休息了,在农村自己家养的猪得提前杀好,那时的猪叫年猪,杀好后将肉熏成腊肉,来年农忙时得吃。城里经济条件好的会到农村买头猪杀过年,经济条件不好的都要买上三十几斤肉,做成熏肉过年。自家小洋房不能熏腌肉都要想方设法的找地方熏。杀年猪还只是一个方面。大约到腊月27左右家家户户开始做年糕,我们的那里叫做粑粑,都是拿过年的。制作过程也很简单,在八九年代时做年糕都是用原始的工具做的,一个石槽两根木棍3个人。将糯米烝熟,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槽里,用人工对冲。将糯米冲蓉粘稠时就可以了。弄好的糯米要包东西的。一般的是四季豆。也有包豆腐的。包糖芝麻的。各种各样的馅都有,根据家人口味而定。往往最美味的东西都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制做的。
有的大户人家还自己做豆腐来过年,感觉什么好吃的都是留着来过年的,其实过年那天晚上吃不了多少的,但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我们这习惯,把好吃的都留着来过年。过年那一天女孩子不做事的,就等男的做好了来吃。一年四季中做饭都是女的做。但到那一天例外,女孩不做事,男的做,什么杀鸡杀鸭弄鱼这些都交给家里顶梁柱做。女的休息或者帮忙打点下手什么的。我们这边只要过传统节日都要“供老祖宗”的,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个祖宗排位,我们那边叫做“神坎”,可以说是家里最圣神的地方了,做好饭是老祖宗先吃的。叫做“供饭”。不能先吃在老祖宗前面的。家里有小婴儿的还要供“娘娘妈”“娘娘妈”我们是可以一起吃的,“供饭”好后我们要烧纸钱的,还会说让老祖宗保佑之类的话。我们这边还是很注重家庭文化的,吃过年夜饭就是父母的发红包了,俗称压岁钱,妈妈会说把钱放在枕头下面,你的愿望都会实现的。我小时候听妈妈的话把钱放枕头底下,但愿望都没实现过,但从来都不怀疑妈妈说的是假的。过完年后就是大年初一,大年初一有几个禁忌,一,不许倒水,二,不许扫地,三,不许女孩子去别人家这样是不吉利的,说女孩子是祸水。四,不许花钱说花了在以后的一年里都是穷的。我们这边的年大多数是这样过的,这是汉族过的,还有其他少数民族,他们的过法又有些不同。大体上都是这样的。
妈你们要来家了吗?都快过年了,家里的房子还没弄好,挺乱的,但不管怎样过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顿饭。如果家里大人没回来过年,孩子挺可怜的,别人家都弄这弄那的,孩子在家不会弄就感觉阴悄悄的,十分寂静,所以说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,过年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,它不仅仅是一顿饭更多的是一种家人传递爱的体现。年夜饭里有的是浓浓的乡愁和这一年的酸甜苦辣。我们明天就来了,听到这话我很高兴,天是异常的冷,我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袄。亚也好久没有来城里了,我们都是在手机聊天,老弟也回来了,老哥要腊月二十八才回来。我们没在租房子那里,而是回到了家里,家里还没装修砖这些都是露出来的,只是把门窗装上了而已。我家这边是新城区,这时候人家户还是很少的。家里空荡荡的,天又冷,感觉挺凄凉的。我和老弟都是在家里烧柴火取暖的。每当夜幕降临时人显得特别的孤独。我房间里别的都没有就一张床而已,一天的生活就是起来吃饭,打会儿游戏就躺在床上了,晚上冷了就起来生柴火。
最好的是明天老妈们来家,哪个孩子不期望妈妈来家呢,妈妈是最好的港湾,是孩子告别凄凉的救济屋。
亚,你在干嘛呢?天冷在家呢?你呢?我也在家没事干,你过年前要来城里吗?怎么了?我想你啊,过年前!来是来,但呆不了多久,我妈妈们现在来家了,我不敢在外面太久。这样我会被骂的,年后呢?年后当然可以了,正月间要出来玩嘛!“赶坡”我们这边到了正月间农村大人小孩都会来城里玩,不来城里都会到一个地方去约歌,大人去唱山歌,小孩去花压岁钱。在我们这里叫“赶坡”,这些农民从小都没上过学,但他们组织的唱词非常的押韵对称。山歌是我们这里的特色。有爱好者,也有以这个为职业的山歌手,每年城里都会举行山歌比赛。那场面非常壮观,人山人海的。我就不喜欢听山歌,听到就感觉头疼。老妈们就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