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农门秀色之医女当家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077章 乔迁之喜,新邻旧识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看见母亲一脸灰败愤恨,季远就知道她未得逞。他气李家的厚颜无耻,也气母亲的目光短浅。周氏母女现在不止攀上了军官,连太守大人都对她们多有照拂。现在得罪了她们家,是最不明智的选择。

  要知道,他以后参加科举,当地官员对他评价不好,也是难以考上的。

  “娘,您以后别去那边了,李家本身就不占理,我自有办法打发他们。二嫂素来性子柔善,只要您不去主动招惹她,她还是尊您是长辈。您若再去闹,惹急了她,保不准会做出什么事来。他们家现在今非昔比,得罪不起。”

  刘氏气道:“有什么得罪不起的?她再是攀上高枝,那也是我的儿媳妇,休想撇开老娘自己过好日子去。”

  季远一忍再忍,“娘,民不与官斗,我知道您不甘心。您且先等等,待日后我中举,不愁他们不低头。您现在闹得过了,他们破罐破摔,去外面败坏我的名声,以后我还怎么参加科举?”

  刘氏一噎。

  季远继续安抚道:“之前因为万红的事,知县对我的印象很不好。如今李家闹上门来,正是挽回的好机会。”

  刘氏疑惑。

  “怎么挽回?”

  季远面上带笑,“他们只是要钱,我们给了,传出去是他们李家霸道不讲理,而我们仁慈宽容,接济亡妻娘家人。他们李家越是猖狂,我们便越显得孤弱。世人都同情弱者,自会有人说公道话。阿云和阿松还小,我守孝三个月,便能再娶,到时就不会有人说我薄情寡恩。”

  刘氏对他的话倒还能听进去几分,但到底还是不太情愿。

  “李家本身就不占理,凭什么找咱们要钱?就这么给他们了,岂不是太便宜李家了?”

  季远知道怎么劝母亲才会听,便耐着性子继续说道:“娘,您说,是几个钱重要,还是我的前程重要?”

  “当然是你的前程。”

  刘氏虽然狭隘吝啬,但关乎小儿子的前途,她还是能分得清轻重缓急的。

  “可…咱们家也没那么多钱啊。”

  想到这个,她就恨得咬牙。

  李家那些杀千刀的,狮子大开口。五十两,够他们全家吃好几年了。

  “谁说他们要多少咱就得给多少了?”季远是读过书的,见识心机自然比那些大字不识的乡野村妇要深得多,他嘴角浮现一抹冷笑,“昨天乡里乡亲们都看见听见了,他们要的是份子钱,咱们把钱给了,再额外补贴二两银子便可堵住他们的口。别忘了,万红是犯罪服苦役死的,他们敢上哪儿喊冤?除非想蹲大牢。”

  类似的话昨天他就对母亲说过,可刘氏不听,始终惦记着周氏家的钱,想要趁机从中获利。现下吃了亏,才知道鸡蛋是硬不过石头的,便是再不甘心,也只能认了。

  “这事儿您别管了,中午吃了饭,我便去与李家的交涉,若他们赖着不肯走,左邻右舍也不会就这么看着那些人在我们村撒野。”

  乡下人的大是大非很简单,私下里不对付怎么都可以,但不能让外村的骑到自己人头上。

  **

  李家昨儿个在季家住得相当舒爽。

  季家的房子虽是十几年前盖的,但那也是青砖白墙,比起李家的茅草屋不知好了多少倍。再加上前段时间因为王家借住在这,被陈家的砸坏不少东西,后周氏花钱添置了新的桌椅板凳和被褥,竟比乡下人成亲布置的新房还要好。李家哪住过这么好的房子?一边享受一边骂周氏狼心狗肺,有了钱自己独享,也不知道孝敬长辈。李氏可是周氏母女俩给告到县衙里去的,李氏死了,周氏合该赔给李家银子。

  可李家人也知道,周氏家现在生意做得大,背后有靠山。他们怕事,所以才拿刘氏开刀,逼着刘氏去找周氏要钱。

  “这褥子真暖和,塞了多少棉花啊。周氏可真够舍得的。”

  李家嫂嫂摸着软绵的被褥枕头,语气既羡且妒。

  “还有新茶具,一整套,得好几百文吧?周氏真是发达了,没人住的屋子都布置得这么好,他们北坡那边的房子,怕是更气派。”

  李母语气里满是酸味,恨不能把周氏家的钱全都揣自己兜儿里。

  “二姐也是个没用的。以前周氏性子那么软,大气都不敢出一声。结果说分家就分了,分了也是,却还把银子都给赔进去了。周氏若没本钱,能做什么买卖?”

  李老三语气埋怨,很是不满。

  “行了,都别说了。”

  李母沉着脸打断儿子儿媳们的议论。

  到底是自己生的女儿,早些年也是疼过的。但李氏出嫁后就不顾娘家,一心顾着巴结婆母过好日子,恨不能一脚把穷娘家踢开。李母渐渐不满,再加上儿子儿媳们吹天天吹耳旁风,她就越发不待见这个高嫁的女儿了。

  当初要不是李父和季老爷子有点交情,就刘氏那眼高于顶的性子,岂会同意宝贝儿子娶李家女儿?李氏忘恩负义不孝父母,尤其李父死后,李氏几乎就不怎么回娘家,李母对这女儿便又生了恨。

  如今瞧见女儿被一方草席裹着抬回来,也实在凄凉。再想到季家现在风光,李母心里就越发不是滋味,非要季家出点血不可。

  午饭后,季远便单独与李母谈了话。不过一刻钟,李家的人就走了,走得心不甘情不愿,却也无可奈何。至于季云和季松,本来就是他们用来索财的筏子,自然不会真的带走。

  苗氏下午过来和周氏拉家常,说了这事儿。

  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儿,周氏并不意外。

  “阿云和阿松怎么样了?”

  两个孩子大概还以为外祖家是真的要来给他们撑腰,阻止季远续娶后母。如今李家就这么走了,季松年纪小大概还不大懂,九岁的季云不知多寒心,怕是又得哭。

  苗氏叹息一声。

  “阿云追出去好远,被李家嫂嫂给推翻在地,阿松看见了,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…李家的人也真是狠,好歹还是自己的亲外孙。这时候便想着撇干净,以后若三弟真娶个不贤的。阿松还好,娘至少会护着他,阿云怕是没什么好日子过。”

  刘氏重男轻女,又历来偏疼季松,肯定不会让他受委屈。季云…刘氏记恨当初因季云推季菀入河才有了牢狱之灾,这几个月来就没给过季云好脸色。若真来个脾性不好的后母,季云得吃双倍的苦头。

  周氏暂时没吭声。

  季云曾做的孽已遭到惩罚,她也没什么可怨恨的。至于以后,日子怎么过还得看自己。季远若能得功名,娶个贤妻,自是万事大吉。若再娶一个和如李氏一般性子的,便要看他是否能做一个慈父了。

  无论如何,都与她无甚干系。

  “阿松也六岁了,如果三弟有送他入私塾的打算,还是早点开蒙好。”

  季远是读书人,应该也是会让自己的儿子读书的。只是以前他时常在外,家里丢给女人操持。现在李氏没了,刘是是个不靠谱的,他又一心扑科举,怕是没想起这茬。

  苗氏脸上带了笑,“前儿个你大哥还在说,等阿平成亲后,便送阿城去上私塾。就算考不出什么功名,能多识字也总是好的。正好三弟放了几日假,等丧期一过,我就让你大哥去给他提个醒。”

  周氏也笑起来,“阿城是个聪明的孩子,这时候开始学也不算太晚,只要他肯努力,总能学有所成。”

  “借你吉言。”

  苗氏又坐了会儿,便回去了。

  李氏的死并未在村里掀起多大的风波,不过三两天的谈资,转瞬就散了。

  季菀继续做她的沙琪玛和炸鲜奶生意。

  炸鲜奶得到了许多大富人家的喜爱,进了许多官宦府邸的门,算是打开了小规模的商业渠道。

  闲来她又做了叫花鸡送去醉仙居,这次她见到了齐纠。风流少爷一双桃花眼上下打量她,穿男装的小姑娘,五官生得出奇漂亮。柳月眉丹凤眼,鼻子小巧红唇粉嫩,皮肤更是细腻得一个毛孔都看不见。

  再过两年,不知是何等国色天香。

  “你这一双手倒是灵巧得很,什么都会做。”他眼中流光荡漾,“这醉仙居是我舅舅送给我十六岁的成年礼,乃延城第一酒楼,素来不缺客人。添了你做的那几道新菜品后,客流量足足增了一半。尤其你做那个猪下水,厨子都说,叫花子都不吃的东西,没想到能卖得这么好。小姑娘,你说,我该怎么谢你才好?”

  季菀客气道:“生意往来,银货两讫,公平交易。除此以外,若要说谢,我才应该谢公子上次援手之恩,免了我们村一场浩劫。”

  齐纠扬眉,脸上带了几分趣味的笑,“哦,你说那次啊,堂堂安国公府的世子爷都亲自吩咐了,我哪敢轻慢?小姑娘,你可是不知道,这位陆家三郎可是不好相与,连他父母都管不了他。让他去相个亲,跟逼他吞毒药似的。人家一个个的好歹都是名门世家的闺秀,他却宁可跑去边境苦寒之地呆着,都不愿多看那些娇滴滴的世家千金一眼。你说,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?”

  季菀听得一愣,不明白他怎么跟自己一个未嫁的女儿家说这些话。但他既问了,自己也不能不答,便道:“所谓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。世子征战沙场,保天下安宁,实乃大义之举。似这等忠君爱国,有责任心的儿郎,为人父母者必引以为傲。”

  齐纠有点意外的看她一眼。

  虽说他时常笑话陆非离不近女色,跟个和尚也似,实际上也知道陆家家风雅正,于女色上尤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