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重生之南明挽歌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四章 皇家科学院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况下,都不会把枪口对准朱由崧。

  一排十个面无表情的内厂太监手持火铳,各自瞄准了五十步外地靶子。

  随着宋应星一声令下:“放!”

  便听得“嘭”地几声,五十步外地稻草人靶子便被打地草屑四飞。

  宋应星见状,便对朱由崧请求道:“陛下,臣请测一百步靶。”

  待朱由崧准了之后,又将靶子向后推移了五十步。

  随后,又是二百步,三百步,四百步地试射。直到四百五十步之时,才失了准头,重复试射了多次,都是有三四枪会落靶。

  虽然效果不如朱由崧想象中的燧发枪那么好——毕竟后世听说射程动不动就是八百米甚么的,这四百步估计也就是三百多米。可是朱由崧还是很开心,毕竟现在试射的这枪已经是燧发,而且采用了后装弹药的方式。

  哪怕是比后世装弹什么的要麻烦一些,可是这种后装定装式的弹药,终于可是不用担心下雨受潮一类的问题了。

  测试完了射程,又让十个锦衣卫试了下三段式射击,朱由崧觉得,未来排队枪毙的时代终于要到来了。

  朱由崧的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,可是那微微扬起来的眼角还是出卖了他此时兴奋的心情。

  略微缓了缓,强压下心中的激动,朱由崧又问宋应星道:“宋爱卿,这枪产量如何?一天能造出来多少?”

  宋应星地一番话,却是有如一盆冷水,直接将朱由崧地兴奋劲儿给浇灭了一大半:“启奏陛下,这火铳虽好,可是产量却是极低。

  如何试射地这十把,已经是目前仅有的了,要是等下一批枪造出来,只怕要一个月以后了,而且数量估计不会超过三百。”

  朱由崧暗道一声卧槽,这尼玛什么时候能装备出一支大军来去收复地盘?

  心中有些不痛快地朱由崧皱着眉头问道:“工匠不还有的是么?多派人造,用上大秦时便有地甚么流水作业,一个人只搞一道工艺,速度不就提上来了?”

  宋应星却是苦笑道:“陛下英明,这流水作业法本来就在使用,只是这产量依然上不去。”

  朱由崧皱眉道:“既然如此,这产量怎么还是这么低?若是匠人们嫌钱少不肯用心,那么多给些银子不就好了?再说了,不还有匠作监和兵仗局么?”

  宋应星却苦笑道:“启奏陛下,这产量低的原因,非是因为别的,乃是因为这铳膛。

  经过臣反复试验,加上陛下提供的图纸,这才发现火铳的膛内掏出来旋转纹路的火铳,确实比那些铳膛之内平滑地火铳射地更远。

  因此上,这近一个月地时间,臣便命工匠掏出了这十根膛管。不是臣不想要多掏些出来,实在是力有不逮。

  这一根膛管,倘若使用铁铸,则极易炸膛。倘若使用精钢,别说掏出纹路所需时间,便是这膛管儿掏地平滑,亦是为难之事。

  一个精于此道的工匠,便是日日不缀,一月之所得亦不过区区两根而已。

  我大明士卒何止百万?若是全面用这等带有纹路地膛管儿,只怕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掏出在这百万之数。”

  眼看着自己先进火器军横扫天下的愿望要落空,朱由崧却是十分不甘,说道:“朕翻阅古籍时,曾见其中记载公输氏曾造木鸟,可飞三天不坠;诸葛武侯亦曾造木牛流马,可省民夫而运物资。

  由此可见,机械之力胜人力多矣。既如此,何不造一器械,使其代替工匠钻孔刨线,日夜不缀。岂不美哉?”

  此时朱由崧心中想的,却是后世的机床。倘若有什么五轴联动的机床,哪怕是最简易的机床,只怕也比用工匠手工打磨要强的多。

  哪怕用上机床后,一个工人操纵机床一天能弄出一根枪管来,随便搜罗下工匠,一天几百根枪管总没问题吧?不管怎么算,都比一个人一个月弄两根枪管要快得多吧?

  宋应星却是苦笑道:“回陛下,臣也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