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北宋小文豪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章 太可恶了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子委实不知道“客气”两个字怎么写,连在御前都敢放肆,别人给跟杆子他能顺着爬上天去!

  苏涣谆谆教诲:“总之,你到了御前给我谨言慎行,别什么话都敢往外蹦。”

  苏辂连连点头。

  他很有分寸的。

  根据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生平经历来看,搞豌豆实验非常安全。

  毕竟孟德尔搞了八年终于印证了自己的学说,兴奋地召集同行开了个演讲,结果大伙都没听懂。

  没办法,他同行都是博物学家,专门观察生物的,他冷不丁地引入了统计学和数学,难度一下子拉高了不止一个层次。

  所以一直到孟德尔去世,他的研究成果仍是寂寂无名,没人理会!

  直至几十年后,科学技术日新月异,孟德尔当初的那份论文才让许多人惊为天人,直接把他推举为“现代遗传学之父”。

  所以说,做豌豆实验没多惊世骇俗,至少没有被烧死的风险。

  安全得很,安全得很。

  顶多只是没人搭理你。

  这也是苏辂直接把立项书送到赵祯案头的原因,有什么比国家一把手的支持更能推进一样新鲜事物?

  要知道现代科学的起源地之一就是老英家的皇家学会,爱因斯坦、达尔文、牛顿这些著名科学家都曾是皇家学会的成员,他们拥有最好的资源、最好的人脉、最好的平台,拿出来的成果更是影响着接下来的好几个世纪。

  苏辂需要这样一个皇家学会,只是暂时不能提出来。

  他年纪还小,可以先把种子埋下去,日后再来收获。

  文官们虽然爱把工匠们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称之为“奇技淫巧”,可大部分人依然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。

  具体表现在,只要一样技术明显于民生大有益处,他们很愿意拨款拨人去支持!

  苏辂要做的就是把搬出来的每一个研究项目都冠上“为国为民”的名头。

  这个他可熟练了,闭上眼睛都能吹,以前他写立项报告时不就这么搞的吗?

  难怪别人说要感念师恩,如今相隔千年,导师教他的这些本领依然大有用处!

  苏辂把事情安排出去,自己又优哉游哉地蹲资善堂读书。

  他早前已经王安石吹牛逼说他儿子王雱是个聪明过人的少年天才,于是忽略了王雱的优异表现,专门对照着赵仲鍼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。

  比照着赵仲鍼来表现,苏辂的读书生活过得非常轻松。

  相比苏辂的悠闲,苏轼他们迎来了紧张的殿试。

  所谓的殿试,就是所有人集中在宽敞的大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