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深海入侵现实世界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四章 回忆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地理因素应当是决策重要考量之一。从基地本身区位条件说,威海在山东半岛北侧,有控遏东北亚半岛的有利地位,这符合当时需要照管的利益范围,以及更重要的拱卫京畿的需要。

  青岛在南侧,位置更显大气,对东北亚半岛、对日本、对第一岛链、对太平洋都能更好辐射,显然更适合上升期的大国海军。

  停泊青岛对一支有理想的海军来说,好过在威海做“守户之犬”,何况拱卫京畿的任务旅顺基地也可以担负。反过来说,威海和旅顺如果作为北海舰队主要基地,战时被堵在渤海湾内的可能性也大增。

  基地区位又带来了港口条件上的不同。威海面临渤海,青岛则面对黄海。考虑到黄海平均水深45米,而渤海平均水深只有15米,威海港也只有17米左右。且不提核潜艇和航空母舰,即使是大型驱护舰,停泊在港内条件也有不足。威海驻有的一直都是037型猎潜艇一类的小吨位艇和登陆艇一类吃水浅的舰种,就是这种自然条件不足的反映。

  不过,我国海军的大发展也就是这十多年间的事情。以现在解放军海军的规模和战略意图倒推当时的决策,只能说当时的规划“很有前瞻性”而已。

  那时候的选址必然还有另外的考量,即一支舰队驻泊的大型军港,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交通支持其运转,否则战时后勤将成为严重问题——尤其是就过往解放军海军长期面临的态势来说,被占据海空优势的对手封锁海上航运甚至堵到港口来,是很有可能的。

  这时,对比青岛和威海就很容易发现当时选址时,青岛的重要“加分项”了,那就是山东第一条铁路,建成于1904年的胶济铁路。而威海拥有铁路,则是1995年的事情了。

  这时候回头看青岛,对襁褓时期的人民海军来说,既有更有保障的后勤,又有更好的基地基础,自然要把青岛作为北海舰队“主基地”了。……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