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这个宫廷是我的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番外二 第18章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廿廿此说,自有所指。

  湛静斋所在之地的前身,便是乾隆爷的“乐安和”。

  该处风景雅致,乾隆爷作为抚琴读书之所,后又作为堂口,烧造园中所用的小件儿日用瓷器,都以古朴淡雅为要义。

  尤其“乐安和”后的“怡情书史”更是乾隆爷和嘉庆爷曾经的寝宫,乾隆爷为此处留下诗篇三十余,嘉庆爷也留下了十七首诗篇。

  足见,此处曾经如何为乾隆爷和嘉庆爷所喜爱。

  此处既然以读书抚琴等风雅之事着眼,“怡情书史”又落在一个“书”字上,故此当年此处存放的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品题《名画大观》及宋元明真迹,乾隆爷又特赐“画禅室”之匾额。

  故此,从乾隆爷和嘉庆爷二位,这一处地方的格调便已经定论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  旻宁登位之后,也颇有继承父祖衣钵的心愿,故此他修“慎德堂”、“慎静斋”、“湛静斋”、“澹怀室”、“养正书屋”。

  “慎”、“静”、“湛”、“澹”、“德”……从这些匾额上便可见他当初的心愿:“恭俭惟德”、“慎惰思永”、“澹静念无违”等理念。

  他也身体力行,提倡节俭。“道光元年正月癸丑,御太和殿受朝,乐设而不作。不读贺表”;

  “道光元年奉旨,自明年十一月起,皇太后宫及养心殿皇后宫,照旧陈设鲜花,其余各宫殿悉行裁撤”;

  “道光四年春正月壬申,命停木兰秋猎”等等。

  可是这样一处地方,后来却将西跨院作为了当时的全贵妃的寝宫。

  一切,便都与乾隆爷和嘉庆爷的初衷不同了;甚至,与旻宁当年刚登基之时的心愿,也不一样了。

  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,道光十一年前后此处刚改建完,道光十六年九洲清晏大火,三大殿和寝宫都被烧毁。湛静斋也未能逃过。

  对此廿廿没说什么,可是旻宁自己心下却已然生了胆寒。

  道光十六年重建之时,旻宁便将湛静斋的名字给改了,不再叫湛静斋,而改称“基福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