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金上海.卷三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8章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犟女不哭为爱情 倔汉誓言谋民生

  月光下,挺举一步一步地走近鲁宅。

  大门紧关。

  挺举伸手,作势敲门,就要敲到,却停下来。

  挺举退后几步,站住。

  挺举扭过身,仰脸看看天,回身走向街面。

  挺举走出街口,走向旷野,一直走到一处树木葱郁的地方。

  挺举停住脚步。

  月光下,一块墓碑赫然在目,“伍中和”三个刻字隐约可见。

  墓碑后面是一座黑乎乎的坟头。

  挺举在碑前缓缓跪下,微微闭目。

  月光如泻,树影挪移。

  挺举一动不动,犹如一尊雕塑。

  天地倾听着挺举的心声:“⋯⋯阿爸,几年来的事体,举儿这都讲给你了。到上海滩后,顺安变了,顺安变成另外一个人了。人各有志,我劝不动他,但我晓得,他也还不是坏人。待过去眼前这道坎儿,相信他会回心转意的。那时,我就把鲁小姐和孩子归还他,将葛小姐娶进咱伍家的门。阿爸,这桩事体,我只能讲给您听,不能讲给姆妈。您晓得,对女人,姆妈顶顶看重的是妇德,要是晓得这些事体,她一定受不了!”

  一阵夜风吹过,树叶沙沙作响。

  远处传来猫头鹰的叫声。

  挺举纹丝不动。

  “阿爸,”挺举接着默诉,“您叮嘱举儿时刻铭记‘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’这几句话。‘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’过高过大,实非举儿所能承担,举儿平生之志只想践行前面两句,‘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’。”

  又一阵更大的夜风吹过,树影摆动,挺举的头发被吹得竖起来。

  猫头鹰连叫两声,似是应答。

  “举儿有负阿爸期望,未能走成科举之路,但上海滩的腥风血雨,却让举儿渐渐明白什么才叫天地之心,什么才叫生民之命。天地之心,就是和谐共生;生民之命,就是尊严公正。然而,如何践行,举儿苦思不得其方。橡皮股灾,鲁叔之死,尤其是善义源、润丰源两大钱庄破产,致使全国市场崩塌,民不聊生,却让举儿看明一个方向。阿爸,举儿想定了,举儿对您起誓,从今朝起,举儿将竭毕生之力,立足上海滩,兴办独立银行,重组公正商会,使之经世济民,为生民立命!阿爸,举儿求您在天英灵护佑!”

  挺举祈毕,叩首。

  猫头鹰一声长叫,振翅起飞,在夜空盘旋。

  挺举抬头看向猫头鹰,望着黑影渐飞渐远。

  东方破晓,挺举缓缓站起。

  第二天上午,将近十点,碧瑶仍没起床。

  马振东走进她的房间,问道:“瑶儿,听挺举讲,上海事体多,他这几日就走,问你哪能个办哩?”

  碧瑶从床上坐起,抿紧嘴唇,不吱一声。

  “阿舅的意思是,”马振东略顿一下,接道,“你就住在家里。这院子比上海的大宅子还大,你打小就住,熟门熟路了。有齐伯和阿舅陪你,你也不孤单。上海那个院子太小了,阿舅怕你住不惯。齐伯也是这意思,说你身体不便,在家里方便照顾。待生下孩子,阿舅送你去上海。”

  碧瑶依旧抿紧嘴唇。

  “要是没啥讲的,阿舅就对挺举讲了。”马振东大步走出。

  “阿舅,”碧瑶陡然出声,“我要回上海。告诉伍挺举,我死也要死在上海!”

  马振东站住,怔了下,转身回来,正要说话,院中传来齐伯和挺举、伍傅氏打招呼的声音,接着是齐伯带他们上楼。

  马振东要碧瑶赶快起床,碧瑶不动。

  振东只好走出,在楼梯口迎到挺举和伍傅氏。

  振东揖道:“阿嫂呀,我这正说与瑶儿登门拜望您呢。”

  伍傅氏鞠躬回礼:“谢您了。”

  挺举语气亲热:“碧瑶,姆妈望你来了。”

  碧瑶挤出一个笑,声音别扭:“姆⋯⋯姆妈!”

  挺举转对伍傅氏:“姆妈,你俩说话,我和阿舅讲个事体。”说着,招呼振东,二人出去了。

  伍傅氏拉个凳子,在她床前坐下,盯住她,脸上浮出慈祥的笑:“碧瑶呀,两天前姆妈就说来望望你,可事体实在太多,直拖到今朝才来!”

  “是我该去望您!”碧瑶的语气依旧生硬。

  “你不必拘礼。听挺举说,你有喜了,真是个大喜事体。你不晓得,昨晚姆妈听到喜讯,欢喜得一宵都没睡哩。”

  碧瑶干笑一下:“让姆妈挂心了!”

  伍傅氏盯住她的肚皮又看一阵,心里越发欢喜,伸手摸摸:“碧瑶呀,告诉姆妈,几个月了?”

  “四个多月。”

  “嗯,跟姆妈估摸的差不多。”

  伍傅氏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,打开,拿出那只翠玉手镯:“碧瑶,你试试这只手镯,看能戴上不?”

  碧瑶接过,审视这只她欢喜过且差点儿就据为己有的手镯,心里咯吱一响,耳边先后响起两个声音,先是俊逸的:“瑶儿,这是伍家的传家之物,我们不能夺人所爱!”再是顺安的:“伍家遭火灾,到我家避难,她姆妈将这手镯送我姆妈作为谢礼,我姆妈又给我了⋯⋯鲁小姐,你戴上的既是伍家的传家手镯,什么就都是伍家的了,跟我甫顺安没有关系!”

  “呵呵呵,”伍傅氏见她发怔,笑道,“这只手镯是伍家的传家之物,当年姆妈过门辰光,你恩奶亲手将它戴到姆妈手腕上。今朝你又过门,姆妈就把它传给你。来,伸出手,姆妈帮你戴上!”

  碧瑶木然地伸出右手。

  伍傅氏略怔一下,笑道:“碧瑶,单只手镯,要戴左手。”

  碧瑶迟疑一下,反将左手缩回。

  伍傅氏以为她害羞,伸手过去,一把拉过碧瑶的左手,赫然看到腕上已经戴着她家的翡镯。

  伍傅氏盯住那只手镯细看一会儿,脸上的笑容凝住,呼吸一声比一声紧促。

  碧瑶也是尴尬,不知该讲什么才好。

  伍傅氏回过神了:“瑶儿,告诉姆妈,你的这只手镯打哪儿来的?”

  碧瑶急中生智:“是⋯⋯我阿爸给的!”

  伍傅氏心道:“想必是顺安姆妈送给顺安,顺安送给碧瑶阿爸,碧瑶阿爸又送给碧瑶了。唉,什么都是命啊,这对镯子看来真是通了灵的!”

  想到这里,伍傅氏表情释然,长嘘一口气,将翠镯戴到她的右手上,将她两手摆在一起,美滋滋地审看一时:“碧瑶呀,还甭讲,这对镯子真就是天生地设的一对呢!”

  碧瑶嘘出一口长气:“是哩,大小正合适。”

  “碧瑶呀,你有身子了,营养千万要跟上。你在房间里歇着,姆妈这就下厨去,为你做些好吃的!”

  “谢姆妈了!”

  前院客堂里,振东、挺举对坐,齐伯站在一旁。

  “挺举,”振东轻叹一声,“我问过碧瑶了,她死活要回上海!”

  挺举吸一口气,微微点头:“那就让她回吧。上海有洋人医院,生活也方便些。”

  振东长叹一声:“唉,这就给你招麻烦了!”

  挺举苦笑一声:“马叔讲到哪儿去了。小姐既然和我拜过堂,就是一家人!一家人不说两家话,是不?马叔,说起这个,小侄也有事体求你!”

  “你讲。”

  “请马叔也去上海,助小侄一臂之力!”

  “挺举呀,”振东连连摇头,“你这是羞马叔哩。马叔已是大半截入土的人,莫说是助你力,只怕是你个大拖累呢。”

  “呵呵,”挺举笑了,“让马叔拖累着,累死也是个开心鬼!马叔,这事体定了。”又转对齐伯,“齐伯,要是没有其他事体,我们明朝动身。”

  “好哩。”齐伯应道。

  黄昏时分,伍家客堂里放着几个打好的包袱。

  头上罩着黑纱的淑贞跛脚走出里屋,手中提着一个新包袱。

  挺举看着她,有点奇怪。

  淑贞看向挺举:“阿哥⋯⋯”

  挺举怔了:“阿妹,你⋯⋯打介多包袱做啥?”

  “姆妈让打的。姆妈说,把家里能带的东西全都带上,省得到上海后再花钱。”

  挺举吸一口长气:“姆妈她⋯⋯人呢?”

  “在阿嫂家里,给阿嫂做饭哩。家里的饭菜,我早烧好了。阿哥要是饿,可以先吃。我给你盛去!”

  挺举摆下手,转身走向院子,刚要出门,伍傅氏颠着小脚打外面回来。

  “姆妈⋯⋯”挺举上前扶住她,顺手拉过一把椅子。

  伍傅氏坐下来,对他笑道:“举儿呀,你在家里就好,姆妈正要寻你哩。”

  挺举蹲下来:“姆妈,啥事体?”

  “姆妈决定了,明朝和贞贞一道,跟你们去上海!”

  尽管有所准备,挺举仍旧震惊:“这⋯⋯”

  伍傅氏盯住他:“咦,你不高兴?”

  “呵呵,”挺举挤出笑,“姆妈和阿妹能去,举儿笑还笑不过来呢。只是⋯⋯”挠挠头皮。

  伍傅氏盯住他:“只是个啥,讲呀!”

  “我⋯⋯我是说,上海没房子了,眼下住的是鲁叔生前买给碧瑶阿姨住的,窄小得很!”

  伍傅氏白他一眼,嗔怪道:“再窄小,还能容不下姆妈和贞贞?”

  “这⋯⋯”

  “举儿呀,我问过碧瑶了,她把啥话都告诉姆妈了。烧饭的阿姨走了,齐伯烧出来的饭菜,碧瑶没胃口吃。碧瑶眼下正是养身子辰光,没胃口哪能成哩?再说,碧瑶是个大家小姐,这是要养小人哩,你们几个大男人哪里侍候得来?姆妈在家没啥事体做,正好去侍候她。”

  挺举苦笑一下:“姆妈⋯⋯”

  “举儿,听姆妈的,这事体定了,甭再琢磨请阿姨啥的。把碧瑶交给别人,姆妈一百个不放心。万一有啥闪失,叫姆妈哪能向你阿爸交代哩?”

  挺举喃声:“我⋯⋯好吧⋯⋯”

  一到上海,伍挺举就赶到天使花园,将姆妈与妹妹来沪照料碧瑶的事讲给葛荔。

  “好事体呀,”葛荔乐道,“你姆妈来了,就有人照料鲁碧瑶了,你我也就放心了呀!”

  “是⋯⋯是哩⋯⋯”挺举迟疑一下,“可我⋯⋯”

  “你怎么了?”葛荔盯住他。

  挺举苦笑:“我⋯⋯我恐怕⋯⋯”

  “你怕什么?”

  “我不得不与碧瑶住到一起,否则,姆妈她⋯⋯”

  葛荔显然没有料到这个,瞪圆两眼盯住挺举。

  “小荔子,请相信我!”

  “相信你什么?”葛荔几乎是喃声。

  “相信我⋯⋯不⋯⋯不会⋯⋯”

  葛荔咬紧嘴唇,低下头去。

  “小荔子,真的,我只是做样子给姆妈看,我不会对她动⋯⋯动一星点儿心思,我心里只有你!”

  “鲁碧瑶哪能讲哩?”葛荔突然抬起头来,逼视他。

  “她⋯⋯”

  “她怕是巴不得哩!”

  “你⋯⋯”挺举急了,“小荔子,不是这样的,她不肯哩!”

  “咦,”葛荔惊讶地看着他,“要是她不肯,你哪能办哩?”

  “我先和你商量好,再去求她!”

  “我们还是对姆妈讲明吧,我来对她讲!”

  “不成呀,”挺举摇头,“我想过这事体,可⋯⋯你不晓得我姆妈,她平生最最看重的是妇德,要是啥都晓得了,不晓得会闹出啥事体。阿爸没了,我⋯⋯不能再让姆妈伤心!”

  “纸包不住火,她迟早会晓得的!”

  “能包多久包多久吧。待过些辰光,待一切安定下来,待姆妈适应新环境了,我再慢慢讲给她听。眼下不妥,老家啥人都晓得碧瑶是伍家媳妇,姆妈更是一心想抱孙子,要是得知真相,叫她怎么受得了?”

  葛荔:“那⋯⋯你俩睡在一张床上⋯⋯”顿住,咬紧嘴唇。

  “不是的。我让齐伯备下铺盖,睡地板。”

  葛荔盯住他,良久,喃声:“我⋯⋯没啥讲了。”

  夜深了。

  碧瑶和衣坐在床头,被子蒙着下身,两眼怔怔地盯住挺举。

  挺举闩上门,在地板上铺开席子,搁上枕头,展开被子,钻进去,躺下。

  碧瑶仍在怔怔地盯住他。

  挺举关切道:“碧瑶,睡吧。”

  碧瑶没有说话,只将两眼怪怪地盯住他。

  挺举心里发毛,勉强挤出个笑:“睡吧,辰光不早了。”

  “我要方便!”碧瑶总算挤出来。

  挺举看向旁边的马桶。

  碧瑶盯住他。

  挺举尴尬地笑笑,起身:“我出去。”

  挺举拉开门闩,轻轻开门,走到外面,关上房门,在楼梯口站定。

  夜,死一样地静。

  楼下阿姨住过的小房子里睡着伍傅氏和淑贞,齐伯睡在客堂的沙发上,似乎都睡着了,又似乎都还没睡。

  房间里传出碧瑶的下床声,接着是撒尿声,再后是盖马桶及上床声。

  待一切声响完毕,挺举推开房门,轻轻走进,将门闩上。

  灯熄了。

  与此同时,申老爷子的宅子里,灯依旧亮着。

  葛荔怔怔地坐在她的闺床上,一动不动。

  门外传来申老爷子的声音:“小荔子?”

  葛荔没有回应。

  申老爷子又叫几声,见她仍无应声,走进来,在她跟前站下。

  葛荔将头靠在他身上,哽咽起来。

  “呵呵呵,”申老爷子轻轻拍着她的头,“老阿公的右眼跳了一整天,正在琢磨啥事体哩,事体这就来了。小荔子,啥事体,讲吧,哭哭啼啼为哪般呢?”

  葛荔呜呜咽咽,哭得越发伤悲。

  “是不是那些花花草草惹到你了?”

  葛荔摇头。

  “不是花草,就是那个浑小子了!”

  葛荔将头朝申老爷子怀中又拱几拱,哭得愈发响亮。

  “好了好了,”申老爷子轻轻拍打她的头,“你晓得的,哭天抹泪,于事无补,是不?”

  葛荔又抽几下,强力憋住,挣开他,坐回床头,泪光闪闪地盯住老阿公。

  “讲吧,那小子哪能个欺负你哩?”

  葛荔哽咽道:“他⋯⋯他⋯⋯他跟鲁碧瑶⋯⋯睡在一个屋里了,就这辰光!”

  “哦?”申老爷子怔了,“你们不是讲好了吗?”

  “是讲好了,可⋯⋯可他姆妈来了,她来侍候鲁碧瑶,他⋯⋯他只好⋯⋯”

  申老爷子忖思一时,呵呵笑了。

  葛荔急道:“老阿公,你⋯⋯笑个啥哩?”

  “笑我的小荔子呀!”

  “你⋯⋯笑我做啥?”

  “他和鲁小姐睡到一个屋里,你是哪能个晓得的?”

  “他讲给我的!”

  “他哪能对你讲哩?”

  “他⋯⋯”

  “他说,他打地铺,是不?”

  “咦,老阿公,你哪能晓得介清哩?”

  “你是哪能讲哩?”

  “我啥也没讲!”

  “你为啥不讲哩?”

  “我没话讲呀,我⋯⋯”

  “是哩。鲁小姐是他女人,他与自己的女人睡在一个屋子里才是名正言顺。不睡在一个屋子里,反会生出事端。”

  “可⋯⋯”

  “小荔子,老阿公问你,对那个小子,你是欢喜他呢,还是爱他?”

  葛荔嗔怪道:“老阿公,你晓得的,还要问我!”

  “我晓得,但你得回答。这很紧要。”

  “爱他。”

  “爱有多种,因习惯而爱,因想象而爱,因信任而爱,因貌相而爱。讲讲看,你和他属于哪一种?”

  “咦,老阿公,你讲啥都是一套一套的。啥叫因习惯而爱?”

  “就是两相厮守的辰光长了,彼此相知,譬如说青梅竹马。”

  葛荔闭眼想一会儿:“嗯,要是照这讲,我和他应该属于第三种,因信任而爱了!”

  “你信任他吗?”

  “信任呀。”

  “你信任他什么?”

  “他讲的话,他做的事体,我全都信任。”

  “要是这说,你介伤心做啥?”

  “我⋯⋯”

  “来,给老阿公笑一个!”

  葛荔挤出个笑。

  “笑得不好,再笑。”

  葛荔释然,笑了。

  “去吧,回到你的花花草草那儿,小花朵们候着你呢。”老阿公朝外努嘴。

  葛荔在老阿公的老脸上轻亲一口,松快地走了。

  自吃葛荔一噎之后,运气于陈炯似乎越来越不顺了,一个多月里,一天到晚脸阴沉着,要么倒头睡觉,要么早出晚归,难得见他一笑。

  陈炯阴郁,最难受的人莫过于任炳祺了。两年下来,对这个师叔,任炳祺已是五体投地,由衷敬服。

  这天夜里,大约十点,任炳祺听到房门响,晓得是师叔回来了,就赶过来。

  陈炯将一只黑提包啪地扔到旁边的报架上,咚一声坐在椅子里,脸色比任何一日都难堪。

  任炳祺不无着急,来回走几下,盯住他看看,又走几下,强忍十几分钟,发作了:“师叔,究竟有啥苦,您给徒子讲讲,就这么闷着,我这⋯⋯急死人哩!”

  陈炯愈加痛苦,两手抱头,两只大拇指按在太阳穴上,似乎那里是所有痛苦的根源。

  “师叔呀,”任炳祺快要哭出来了,“是啥人惹上咱,求您吱一声,我这就⋯⋯剁了他!”

  陈炯抬头,看向他,苦笑一下。

  “讲呀,是道上的,还是⋯⋯”

  “好吧,你真要想听,我就讲给你。晓得李燮和吗?”

  “听说过他,也是革命党。”

  “不仅是革命党,还是孙先生的朋友。”

  “太好了。啥辰光烦请师叔引见一下,让徒子见识见识!”

  “我们闹翻了!”

  “啊?”任炳祺震惊,“为啥事体?”

  “陶成章与孙先生不和,在东南亚四处造谣,诬蔑孙先生贪污捐款。孙先生是何等胸襟,哪能在乎这点儿小钱?今朝开会,李燮和又提此事,还言之凿凿,我忍不下去,争辩几句,他就对我拍桌子!”

  “啥?他敢对师叔拍桌子?!”任炳祺脖子上青筋暴出。

  “不但对我拍桌子,还讲出许多气死人的话!”

  “他是哪能讲哩?”

  陈炯吸一口气,屏一会儿,缓缓呼出:“他讲,在上海滩,眼下还轮不上我说话!他与蔡先生、陶先生出生入死闹革命时,我还在学堂里念之乎者也哩!”

  “他多大年纪?”

  “也就比我大几岁!”

  “岂有此理!”任炳祺一震桌面,“师叔,他在哪儿,我寻他讲理去!”

  陈炯摇摇头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