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我本无命白十一阿彩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十章 君子行于天外天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溪上路,有位年轻书生从天外天来,一路向下,步履缓缓,踏行紫竹林中小溪千百里,到彩泥镇去。

彩泥镇上,热闹依旧。

时至正午,镇上铺子人满意满,吆喝声醉,一些个行走江湖的儿女书生,大汉莽夫,正大口喝酒大口吃肉。

尤其是在镇子上打东头起的第一家——刘大爷包子铺中,一屉屉香喷喷的大包子,从门帘子之后的里屋端上来,再将空屉端下去,中间夹着数声“大爷,快点啊,这包子都不够吃!”的喊声。

比较瘦小的刘大爷,忙得是跑前跑后,即便是满头大汗也停歇不下,在其旁边,还有一位同样是忙得有些热火朝天的中年妇人,正是那位裁缝铺子的张婶子。

两人忙前忙后之余,连交流的话都很少说,也顾不得说,即便是偶有一两句,也是“招待”,“结账”之类的术语。

只是两人每次路过大厅之时,或是走过哪张餐桌之后,皆是时不时地向门口望去,眼神带着期盼,也有些急切,像是在等着或是在念着谁,琢磨着怎么还不来呢?

每每这时候,连手上动作都会慢上些许,心不在焉。

好在这里的包子实是太好吃了些,这里也并不是那种依托着服务留人气的大酒楼,而且尽是些行走江湖的粗人,风雨人,行事不拘泥于小节,对于这点小瑕疵,全当视而不见,甚至有时还会调侃上那么一两句,大都是些闲言碎语,要么就是些家长里短的之类的玩笑话,一般都是些“是不是又在等你家娃娃,回来给你带上几样外面的好东西?”

莫要看这些无论何时都很是爽朗的江湖中人,看似快意恩仇,意气风发,实际上大都是有苦自知,对于家事,平凡之类的字眼,尤为在意。

不过倒也无可厚非,哪个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,成天在刀刃上滚滚,刀口上舔血的江湖汉子,不念家的?

张婶子时常会来刘大爷这边帮些忙,原因也很简单,并不是说一来二去,两人便勾搭上了,为情而来云云的,不是那么回事。

而是念着街坊邻居的,能帮则帮,谁家还没有个忙乎不过来的时候?

虽说是寡妇门前是非多,可实际上,张婶子的所作所为在这朴实的小镇上真就当得起“有仁德者”四字。

走到哪都是夸着好的,对于张婶子常去包子铺帮忙,小镇上的人都觉得是刘大爷几辈子修来的福分,可都羡慕着呢。

但又偏偏全是好话,没有那些不堪入耳的闲言碎语。

而且一般家里还有些闲钱或是太过忙碌,没办法自己鼓捣吃的,也都会主动去包子铺要上点大包子,倒也不全是为了捧场,而是包子的确太好吃了些。

与张婶子略有不同,今天的刘大爷精神格外的恍惚,不时地盯着店中悬挂的那三幅画,像是在悄无声息地探查着什么。

最为诡谲的是,在刘大爷眼中,那三幅画此时正是黑色石头山地动山摇,引渡小舟摇摇晃晃,黄泉中怒涛滚滚,似是随时都会被淹没下,而往生桥上,却是无数嶙峋白骨,木讷向前走去,如尸骨如林,缓缓涌动。

大凶之兆。

......

书生也称小命格,算天测地云雨雾。

......

彩泥镇上的仙居酒楼,其热闹程度,一点都不比镇子东口的包子铺差。

不过这地方到底是有些大气,艺术和格局,单是地方大小,就已经不知甩了多少个包子铺,那刘大爷包子铺自然没法比,名声档次皆是属于上上之选,虽说贵是贵了点,看起来似乎是有些不近百姓,可来人依旧不少,都是些江湖上多多少少有些门面的英雄豪杰,或是某位路过此地的隐士高人。

只是较之人奇怪不休的是,作为彩泥镇最大最为豪华的酒楼,连端茶倒水,跑堂上菜的小二都有五六个之多,门前接待,酒台收账,皆是配着齐齐全全的,可就是这后厨,不管怎么翻来覆去地瞧,就是只有那么一位。

再走进些,仔仔细细地瞧,便会发现,这厨子光头,圆脸,眼眉缺角,眼框上下有着一道长长的刀疤,巨大的鼻子和肥厚的嘴唇几乎占了半张脸,谈不上有多丑,但那股子终年屠宰牲畜的屠夫味道,也着实浓得紧。

身上挂着一件满是油腻的深蓝色油布围裙,一直遮掩到脚前,看不清穿了双什么样的鞋子。

此时这厨子正举着一口黝黑带把的炒菜锅,放在火上翻来覆去,里面还未成熟的菜肴,也是翻滚不休,可怪异的是,菜明明还生着,那浓郁的菜香味便已是缓缓飘散了出来。

正是那日逼着十一情急之下,来不及多想,用去那张珍贵的破空遁符,才救下阿彩的可怖厨子。

与那日的惊喜癫狂不同的是,此时这厨子脸上挂着不情不愿,嘟嘟囔囔,不知是在嘀咕些什么,偶尔有些走神,似是想起什么颇为美味的食物,嘴里总是会流出些晶莹的口水,他也不擦,任其流淌,若是有人在其身边,瞧见这么样一幕光景,估计以后对于吃饭,都要蒙上了阴影。

在仙居酒楼二楼,整栋酒楼中最为雅致的仙居包厢之中,此时正有五人围桌而坐。

分别是坐于下首的邱楚子和赵老实,坐于宾位的仙居酒楼掌柜,王富贵。

而坐于上首则是两位,左边正是彩泥镇药铺子的老梁头,而右边则是一位风度翩翩,仪表堂堂,周身气势如仙人临位的年轻书生。

其身自散的光芒之强,将周围四人的气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